第160章 第 160 章(2/3)
亲事。如今看来,她已经得偿所愿,赵喜儿毋庸置疑就满意了。
比起赵喜儿这边的顺风顺水,赵明睿也是一路平坦的考中举人,又在府城扎根定居,过的很是舒心。
赵青山和赵黄氏自然是跟着儿子的。早先他们对赵明睿最大的要求,也就是考个秀才,便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。
然而赵明睿足够的争气,出乎意料的成为了举人老爷,可把赵青山和赵黄氏高兴坏了。
乃至赵明睿说要留他们在府城养老的时候,赵青山和赵黄氏都没拒绝,也没急着非要回县城过自己的小日子。
按着两人想的就是,他们现下还能帮忙带带孙子和孙女。等以后孩子们都不需要他们了,他们再回县城去养老,也是极其不错的。
赵明睿的妻子是他在府学读书的时候,一位恩师的女儿。夫妻两人脾气相投,性子也很合适,成亲以后堪称琴瑟和鸣,感情甚笃。
至此,也让赵喜儿彻底安心,时不时会跟府城来往家书,倒是不必时时刻刻为娘家人担心了。
反倒是赵大伯一家,时隔数年再也没有爬起来过,彻彻底底的掉了下去。
赵大伯依然还只是在县城当一位夫子。不过伴随着县城考出越来越多的秀才老爷,愿意去他那里读书识字的学子越来越少了。
想当然的,赵大伯家里的进项也今非昔比,再也看不到往日的荣光。
至于赵明治,一度合该是赵家大房的骄傲和招牌,却直到如今也堪堪只是一位秀才老爷罢了。
如若往十几年前看,秀才老爷在赵家肯定是很不错的,也值得赵大伯和大伯母到处吹嘘和显摆。
然而事实上,如今的秀才老爷已经不够看了。只要瞅瞅二房的赵明睿,就知道了。
赵明治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读书这么多年,却只是止步于秀才的功名。他一度还以为,他能向周亭宴看齐的,一切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。
只可惜,时间等来的是赵明睿越过他这位堂兄,一次就高中举人。而他都已经不知道考了多少次了,却依然次次落榜,再无半点的斗志和毅力。
赵明治听说,赵明睿如今在府城开了私塾,就距离府学没多远。对此,他别提多羡慕了。
想当初赵明治是瞧不上夫子这一前程的。赵大伯无数次提起,让他回县城帮忙教导学生,赵明治都是一口否决,只觉得有失自己的秀才身份。
在赵明治看来,他早晚是要当官的,哪里能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其他地方
可真等到了如今的时日,眼瞅着赵明睿越过越好,赵明治再也控制不住的改变了想法,也生出了诸多不一样的情绪。
没奈何的是,不管赵明治存着怎样的念头,都只能默默在心下想想,没办法付诸行动了。不是他不想,而是他没这个本事和能耐,也没有人愿意相信他。
咬咬牙,赵明治很不想承认,却又不得不面对,他就是不如赵明睿的这个事实。
另一边,赵欢儿的日子倒是过的比赵大伯他们想象的要更加的好。
当然,这个“好”只是针对赵大伯他们的认知,而非赵欢儿自己的盼望。
在赵欢儿最起初的念头里,她今生合该是坐享福气的,根本不需要吃苦受罪,就能过成人上人的好日子。
然而事实上,她能有今日的风光,全靠她自己一个人的努力,而没有其他任何人的帮衬。
她那么给予厚望的王三福,最终也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乡下汉子,根本就没能成为她期许中的富贵人。
反而是她自己,拼死拼活的养活了王三福,顺带